编者按:2023年10月27日 - 28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2023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国感染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召开。

10月27日下午,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窦晓光教授进行了有关《应用筛查模型对人群进行肝癌风险评估和预警》的专题报告。肝霖君与您分享精彩内容。

【会议撷萃】窦晓光教授:应用筛查模型对人群进行肝癌风险评估和预警

ImageImage

我国的肝癌疾病负担仍较重,2030年将病毒性肝炎消除较为困难,但可以减少其危害。

Image

为什么我国的慢乙肝患者一直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但肝癌发病率仍未下降,还在缓慢上升?

  • 乙肝的治疗率较低,仍有大部分患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

  • 部分患者未接受乙肝筛查,不知道自身感染了HBV,而肝癌的诊断则较为容易。
     

Image

为什么我国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导致总体生存率低?

肝癌的复发率、生存率与病因相关。日本多为HCV相关肝癌,而我国多为HBV相关,易导致多中心生发肝癌,因此复发率较高。

Image

肝癌早筛至关重要

提高高风险人群的早诊率,让患者获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早期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58% - 64%,而晚期和终末期仅2% - 24%。

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晚期治疗费用高,而早期相对较低。

Image

2017年中国6,241例肝癌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70%的患者诊断时已处于中晚期,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仅20% - 30%

肝脏是最沉默的器官,因此肝癌患者难以获得早期诊断,大多数确诊时已达中晚期。目前肝癌的早期诊断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Image


导致肿瘤发生和进展的遗传事件

基因组:体细胞突变和基因组结构变化,如基因融合或拷贝数变异

表观遗传:甲基化变化、染色质重塑、microRNA和lncRNA

转录:基因表达变化

肿瘤的发生与遗传背景密切相关,表观遗传和基因组事件可协同促进肿瘤发生或进展和转移。
 

降低肝癌发生和死亡:我们能做什么?

确定风险人群

持续筛查、风险评估

积极治疗原发肝病

早期诊断

综合治疗及监测

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

我国有92.05%的肝癌是由HBV病毒感染引起。

Image

任何病因所致肝硬化都有发生肝癌的风险,HBV相关肝硬化是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是筛查的重点检测人群。

HBV感染患者肝癌相关危险因素包括:HBV DNA高水平复制、HBV 基因型、年龄> 40岁、男性、有肝癌家族史等。

部分危险因素是无法被管控的,如感染HBV的时间、性别、年龄等。但有部分因素是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管控的,如HBV DNA水平、HBsAg水平、嗜酒、吸烟等。因此慢乙肝患者及HBV相关肝癌患者应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肝癌发生风险或术后复发风险。

Image

HBV DNA可与肝细胞发生基因整合从而诱发肝癌,因此与HCV相关肝癌不同,HBV相关肝癌患者术后更易复发

Image

肝癌的高危人群

乙肝或丙肝肝硬化患者

慢乙肝患者

其他原因肝硬化(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药物性、代谢性)

男性、年龄> 40岁,有肝癌家族史

肥胖且合并代谢性疾病

如何进行肝癌筛查和降低其发生?

确定风险人群

积极治疗肝癌相关肝病

终生监测

早期诊断

合理治疗

提高疗效

肝癌筛查常用的血清学指标:AFP/AFP-L3、DCP、GP73、miRNA、cfDNA。

DNA甲基化和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液体活检技术带来新的机遇。

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ctDNA变异、甲基化、miRNA和蛋白质等,组成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和蛋白组,可用于更精准的肿瘤早期筛查、肝脏结节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控。

Image

如何应用肝癌筛查模型对风险人群进行评估和预警?

利用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整合建立了多种适合不同人群的肝癌风险评估模型。

模型不是诊断肝癌,而是评价发生肝癌的风险。

Image

筛查方案:

B超联合肿瘤标志物AFP、PIVKA-II及AFP-L3

肝癌筛查模型

筛查间隔时间建议为3 - 6个月

AASL-HCC评分模型:

应用人群:核苷经治的慢乙肝患者

指标:年龄、白蛋白、性别和肝硬化

Image

aMAP评分模型:

应用人群:慢性肝病患者

指标:年龄、性别、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和血小板指标

Image

CAMPAS评分模型:

应用人群:通过核苷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慢乙肝患者

指标:肝硬化、年龄、性别、PLT、白蛋白、肝硬度值

ImageImage

小结
 

肝癌筛查与诊断

确定筛查人群:HBV感染、接受NAs治疗、接受DAAs治疗、肝硬化

筛查模型应用:不同指标建立模式适用不同人群

特异指标检测:AFP/AFP-L3、DCP、液体活检

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增强MRI(特异性造影剂)、增强CT、超声造影

 

肝癌筛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血清学指标:评估风险

      AFP、AFP-L3、DCP、GP73

      cfDNA

筛查模型:评估风险

     不同人群选择不同模型

     不同模型联合评估

影像学:确定诊断

高风险人群 + 血清学 + 影像学
 

HBV/HCV感染人群的肝癌筛查

慢乙肝 + 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定期评估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决定影像学检测时机和频次

HBV/HCV相关肝硬化患者:随时评估,高风险人群3 - 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测,低风险人群6 - 12月

肝内结节患者:分子检测、液体活检帮助区分良恶性,高风险患者—结节活检、普美显MRI

肝癌术后:预测复发的风险
 


本文图片引自窦晓光教授幻灯(大会现场拍摄)

 

END

往期内容请点击

【会议撷萃】庄辉院士:乙肝筛查,肝癌检测,消除乙肝

【AASLD2023速递】HBV仍是目前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肝癌发生最主要的病因

【会议撷萃】庄辉院士:我国乙肝相关肝癌是升高还是下降?

【肝霖特写丨090】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癌风险预测模型最全总结(更新版)

Image

声明:
不要轻信任何医疗广告或新闻报道式广告!
请勿轻信素未谋面的网络医生!
本站所刊载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请勿直接对照治疗而延误病情!
因个人主职工作时间不宽裕,网站未来仅保持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