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还是应该慎重选择母乳喂养:

1)母亲e抗原阳性,且HB DNA定量很高(≥10的6次方拷贝/mL);

乙肝妈妈需要注意这8点,避免后再也不担心给宝宝母乳了!

2)母亲肝功异常,肝炎处于活动期;

3)母亲正在服用对婴儿安全性不能确定的治疗药物;

4)母亲乳头皲裂,渗血;

5)婴儿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消失,而注射乙肝疫苗后,或未及时注射乙肝疫苗,结果无抗体产生,或抗体产生较晚,滴度低的;如,滴度小于100 mIU/ml,就是低免疫应答,提示婴儿的免疫力比较弱,这时就要小心了。我们一般建议给孩子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待抗体滴度上来,喂养就相对比较安全了。

6)婴儿有口腔溃疡、黏膜损伤。

7)婴儿有胃肠道炎症,比如孩子大便比较稀、含粘液、甚至脓、血等等,提示消化道黏膜可能有损伤。

8)特别要提到的一点是有湿疹的孩子,湿疹是身体对某种过敏原的过敏反应,表现在皮肤上就是湿疹(提示皮肤有破损),发生在胃肠道里面,可能就是消化道黏膜的炎症,渗出,孩子会有腹泻、消化不良等表现。这时候喂母乳,乳汁里面的病毒可能透过破损的皮肤和胃肠道粘膜吸收入血,进入到孩子体内。感染的风险就会增加。

宝妈必读:乙肝妈妈知道这8点,再也不担心给宝宝母乳了!

乙肝妈妈给宝宝母乳应该注意这八点:

1)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必须在出生12小时内,接受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注射,同时须乙肝疫苗一定要按0、1、6原则及时接种,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在孩子12小时内,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定期监测血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 DNA滴度,如果表面抗体阴性或滴度较低,表示孩子缺乏保护性抗体,应考虑停喂母乳,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等到保护性抗体产生后才可母乳喂养。

3)如出现感染的情况,应及时停喂母乳,并专业医生进一步处理意见。

4)由于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消化道是不传染乙肝的,但在婴儿消化道如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炎症、水肿、破损、溃疡时,母乳及母亲血液中的(比如母亲乳头有破裂)乙肝病毒可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血循环而可能引起乙肝病毒感染。所以这时则应暂停母乳喂养;

5)母乳喂养要规律。一般3~4小时一次,喂哺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内喂完。喂完奶后,建议妈妈把孩子抱起来拍奶嗝,将吃奶时吞入的空气排出,避免吐奶。乙肝妈妈如果按需喂养、时间不规律,孩子的胃排空时间不够,特别是有的孩子可能还是混合喂养,这种情况下不规律喂养可能会造成孩子消化紊乱、腹泻、吐奶,呕吐可能会引起胃食道返流性食管炎,而导致食道黏膜损伤,增加了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

6)母乳喂养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喂养到孩子出生后的第6个月。在出生6个月以后,孩子该添加辅食喂养了,这时候就可能出现一些食物过敏、消化不良等喂养不耐受,可能会造成胃肠道炎症。这时候再母乳喂养,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加。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在6个月的时候,第三针乙肝疫苗刚刚打完,孩子体内可能还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或抗体水平低,喂养也就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在第7个月检查的时候孩子抗体滴度很高,没有发生胃肠道不耐受等问题,也可以考虑继续喂养,但我们强调,孩子一定要坚持长期随访,监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一旦抗体滴度很低,则及时停喂母乳。

7)哺乳时应注意:妈妈喂奶前应用肥皂洗净双手、清洁乳头,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也可以减少孩子胃肠道细菌感染。

8)妈妈应注意避免吃一些引起婴儿过敏的食物,比如突然发现孩子起湿疹了,可能就是由于妈妈刚吃过某种食物,如鱼、虾、鸡蛋、牛奶、花生、海鲜,或其他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造成的。因此妈妈的饮食也要注意,回避造成婴儿过敏的某种饮食,以免造成孩子过敏性性肠炎,增加感染风险。


声明:
不要轻信任何医疗广告或新闻报道式广告!
请勿轻信素未谋面的网络医生!
本站所刊载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请勿直接对照治疗而延误病情!
因个人主职工作时间不宽裕,网站未来仅保持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