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国内外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即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

核苷(酸)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这些抗病毒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逐渐被认识。

乙肝抗病毒药物怎么选?选“高效、低耐药”的药物!


两类药物各有优缺点


核苷(酸)类药物相当于为乙肝病毒设置了一道“屏障”。口服方便,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强,副作用小。经过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得到明显改善,降低了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肝细胞肝癌的发生。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属于高耐药基因屏障药物,且副作用小,目前被欧美、亚太及中国指南推荐为慢性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首选用药。恩替卡韦耐药率低,5年耐药率仅有1.2%;替诺福韦酯2014年在中国上市,至今未发现病毒耐药。替诺福韦酯是妊娠B级药物,在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受益比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用于孕妇。替比夫定在少数患者可引起肌酸激酶升高、肌炎或横纹肌溶解,阿德福韦酯对肾脏和骨骼代谢有潜在的副作用。由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的耐药率较高,目前均不作为首选药物。

虽然核苷(酸)类药物服用方便,抑制病毒能力强,但在HBeAg血清学转换(俗称“大三阳”转“小三阳”)和降低HBsAg浓度方面作用并不理想,且疗程长。

干扰素疗程相对固定,容易停药,在HBeAg血清学转换和降HBsAg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皮下注射不方便,副作用多,有导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可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禁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也要慎用。


选“高效、低耐药”的药物

我国2015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提出:对初治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优先推荐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或聚乙二醇干扰素。为了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病毒复制,一定要选择高效、低耐药的药物,即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指南同时还提出,对部分患者要追求“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HBV DNA持续阴性、HBsAg消失、肝功能正常和肝脏组织学改善。要想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有时需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提醒广大患者朋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师进行咨询和诊治,不要自行选择、更改或停用抗病毒药物。目前,慢性乙肝、肝硬化还很难被彻底治愈,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将病毒完全清除,所谓“免疫治疗”“基因治疗”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来源:爱肝联盟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欣欣)


声明:
不要轻信任何医疗广告或新闻报道式广告!
请勿轻信素未谋面的网络医生!
本站所刊载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请勿直接对照治疗而延误病情!
因个人主职工作时间不宽裕,网站未来仅保持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