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目前在门诊就诊的有生育意愿的女性越来越多,乙肝患者往往有很多问题向医生咨询,诸如乙肝病毒会不会传染给胎儿、大人是否有危险、孕期能否用药、出生后能否母乳喂养等等问题,现就这些孕妇和其家庭关心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科普:防止乙肝母婴传播和降低孕期风险

一、乙肝在母婴间是怎样传播的


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导致的疾病,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具体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淋巴液、脑脊液、胸腹腔液体、关节腔的液体、羊水等,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中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泪腺、尿道等由孔道直接与外界相连,储存的体液也直接和外界接触,而这些液体一般不称为体液,称为外界溶液,它不具有传染性。母婴传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垂直传播,二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引起的,其实不然,乙肝病毒在宫内传播的概率是很低的,由于在孕期子宫存在胎盘屏障,目前的研究认为HBV不易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但如果胎盘存在破损,屏障功能就会下降,则存在感染机会,一般认为宫内感染率小于10%,所以胎儿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和出生后密切生活接触即水平接触方式,如果乙肝大三阳的母亲及其婴儿未采取预防措施的话,则孩子出生后的乙肝感染率在90%~95%。那么乙肝存不存在父婴传播呢?乙肝病毒很少通过精子传染,父婴传播主要通过密切生活接触的方式,它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孩子的机体免疫系统不健全。2、孩子皮肤粘膜有损伤,给乙肝病毒的感染带来机会。这种密切生活接触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龄小于4岁的孩子。另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母乳喂养会不会传染?如果血液中存在乙肝病毒,那么乳汁中也会有极少量病毒存在,虽然理论上存在感染的可能,但前面说过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染,所以母乳喂养基本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婴儿的口腔粘膜有破损,这时候就不要母乳而用牛乳代替,待口腔粘膜恢复正常后再母乳喂养。


二、预防措施


怎样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呢,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自从乙肝疫苗在我国新生儿普遍接种以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人群乙肝感染率已从原来的10%左右下降到7.18%,而 4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仅为0.32%,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感染率相似,说明乙肝疫苗对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皮下注射10ug的乙肝疫苗,以后在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肝疫苗,另外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还应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100IU。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低体重儿和早产儿也要这样接种,不要延后接种。


2、高病毒载量孕妇的处理。对于HBVDNA>106IU/ml 的孕妇,尽管分娩后婴儿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但仍有一部分婴儿感染乙肝病毒,所以我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提出在孕妇充分了解并取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可于妊娠第24~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如治疗前肝功能正常孕妇可在产后1~3周停药观察,这类人群我觉得最大问题是停药后的病毒反弹,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若没有及时发现可出现病情加重,所以停药后要定期随访检查,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要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加重。


三、乙肝孕妇怀孕期间的安全问题


在临床上我们看到很多病例,乙肝患者在怀孕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甚至肝衰竭,孕妇一旦发生肝衰竭则抢救成功率很低,主要原因是怀孕后肝脏负担加重,特别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怎么防止这种悲剧发生呢,我认为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也就是“勤检查”,我所接诊的孕期肝衰竭患者没有一个做到这一点,特别是以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常忽视这些,最后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在定期检查中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可分两种情况处理,一种是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则采取护肝治疗。另一种情况HBV-DNA增高的患者,建议采取抗病毒治疗,使用B类核苷药物(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通过这样的处理,则孕期出现肝衰竭的风险就可以避免。


四、分娩方式


大家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剖腹产可以减少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其实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分娩方式并不会影响母婴传播的发生率,从产科角度来说剖腹产的弊病比自然分娩大,尤其在目前可以生育二胎的情况下,自然分娩应作为首选。


总之,对于妊娠期乙肝患者只要做到采取正规的预防措施,定期随访,及时处理各自异常情况,母婴传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孕妇的安全也是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的。(来源:肝友汇)




声明:
不要轻信任何医疗广告或新闻报道式广告!
请勿轻信素未谋面的网络医生!
本站所刊载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请勿直接对照治疗而延误病情!
因个人主职工作时间不宽裕,网站未来仅保持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