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是指以当前的检测试剂检测血清 HBsAg 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OBI 的分子基础与特异的HBV复制周期有关,特别是与染色的 cccDNA 分子在被感染的肝细胞核中的稳定性和长期持久性有关,再加上肝细胞的半衰期较长,暗示一旦开始感染上HBV,这种感染很可能会持续一生。

绝大多数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病例肝脏中的cccDNA含量较低,主要是因为宿主的免疫和表观遗传机制抑制了该病毒的复制活性和病毒蛋白表达。

HepDART 2019: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事实上,来自体外的功能分析表明,隐匿病毒分离株一旦被从宿主的肝脏微环境中取出,就会“重新获得”正常的复制/转录活性。 

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的诊断基于对血液或肝脏中 HBsAg 和 HBV DNA 的检测。还应注意,在患有OBI的个体中,血清/血浆中可检测到的 HBV DNA 的机率取决于所用诊断测定的灵敏度,以及是否检测的是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进行采集的血样。

许多研究发现,在血清/血浆中 HBV DNA 可被间歇性检测到,并且当检测到时,其浓度很低,通常低于200 IU / ml。但是,少数OBI患者由于感染了带有S基因突变的HBV变异体,从而导致了修饰HBsAg的产生,而这种情况下使用目前商用的 HBsAg 分析还无法识别这种修饰的HBsAg。

这些特定受试者中的循环 HBV DNA 水平可能与 HBsAg 阳性个体中检测到的水平相当。 根据HBV特异性抗体概况,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可以分为(1)血清阳性-OBI(抗-HBc和/或抗-HBs阳性)和血清阴性-OBI(抗-HBc和抗-HBs阴性)。

血清阳性-OBI个体可能在急性肝炎消退后或 HBsAg 阳性慢性HBV感染(有或无疾病发病)数十年后出现HBsAg消失,而血清阴性-OBI个体可能自感染开始以来机体内的乙型肝炎抗体(抗-HBc和抗-HBs)就逐渐消失或抗体均转为阴性。

这些条件中的每一种都可能对肝病的可能发生或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似乎不会导致任何临床后遗症。但是,它可能导致HBV感染传染给血液或器官移植受者发展为经典的乙型肝炎,并导致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患者出现HBV复制重新激活。

目前尚有争议的是,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是否会促进或加速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硬化发展。

最后,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归因于HBsAg阳性感染可能仍具有促进癌症发生发展这一特性,但是其作为HCC发生的危险因素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确认。(更多肝病新药研究信息敬请关注“肝脏时间”微信公众号)!

信息来源:Occult HBV infection  肝脏时间(HeparSpace) 微信公众号


声明:
不要轻信任何医疗广告或新闻报道式广告!
请勿轻信素未谋面的网络医生!
本站所刊载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请勿直接对照治疗而延误病情!
因个人主职工作时间不宽裕,网站未来仅保持不定期更新。